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人民日报12月21日评论员文章:纲举目张,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抓好这些重点任务的落实,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政策的春风、市场的暖意,看到党和政府呵护全社会发展积极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就能以纲带目,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也是市场主体感受最为直接的困难。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实现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要努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善于把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转化为增长点,在扩大内需过程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长期发展潜力,实现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
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制造业规模占全球30%,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枢纽。我们要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这个根本,练好内功,站稳脚跟,抓紧补短板、锻长板,努力实现实体经济的更大发展。要围绕重点产业链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解决“卡脖子”问题,确保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要准确把握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内涵,加快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制造业高端化不是都去搞芯片,服装家具都可以高端化发展。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数字经济是决定国家未来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领域。要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营造规范健康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是稳预期的重中之重。我国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在这个问题上,党中央态度鲜明,毫不含糊。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明确提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营造规范健康的发展环境,企业活力才能充分释放,经济才能行稳致远。领导干部要帮助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清茶一杯暖人心”的亲清政商关系。
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吸引外资,力求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产业体系完备、劳动力素质高的优势,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各类开放平台的作用。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要积极推动加入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加强沟通交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重视吸引外国中小企业来华投资。
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必须增强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做大经济实力这个分母,稀释风险这个分子,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就业、财税、居民财富、金融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要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着眼长远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金融事关发展全局,要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压实各方责任,健全金融监管,推动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治理,夯实金融健康发展的微观基础。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开正门、堵旁门、化存量、控增量,夯实地方基本财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023年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实打实的举措有效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努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