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文化 >> 正文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中激扬青春大展宏图

发布日期:2023-01-18 来源: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刘宇彤 白博文 点击:[]

  “第一个结合”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明确宣示的。如果说建党一百周年讲话中关于“第二个结合”的相关表述侧重陈述事实,那么,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有关论述,则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上,强调马克思主义要植根中国大地,必须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历史文化沃土”。

  ---------------

  党的二十大报告展开论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个结合”(以下简称“第二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其影响极其深远。日前在京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强调,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最终要落实在“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如何年轻化、当代化、时尚化上,还必须深入梳理“第二个结合”的形成过程。

  两个“博大精深”:“结合”之精深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两者的“结合”就开始了。

  不妨先来看看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成果汇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50卷、第2版计划出版70卷,《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版39卷、中文第2版60卷。这些经典著作除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旁涉军事、法律、外交、国际关系以及自然科学等几乎人类一切主流知识门类;其分量、含金量俱足,理论普适性、实践操作性极强,真正担当起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乃至20世纪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的作用,“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包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历史经验,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当下中国人处理和解决社会、民族、国家乃至世界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这两者的真正结合,把东西方文明的精华融通起来,吸收现代科技文明,并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共存”,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道”目标、“大同”理想,便有了辉煌展开的可能性、必然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属于人类文明宝库中的“存量”资源(其中的要素“组合”存在着多元创新的可能性),“第二个结合”的真正到位,必须与“第一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紧密相关,高度开放且不排斥其他文明精华。唯其如此,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越来越走向精深。

  三个历程:“结合”之紧迫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就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同志与邓小平同志都有过一些论述。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第二个结合”逐步深化的认识与阐述,主要包括以下阶段:

  党的十八大至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可看作第一阶段。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他表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这第一阶段中,尤其以2017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标志,主要强调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特别指出这种传承发展要“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其重点倡导优秀的传统文化经“两创”向马克思主义方面靠拢。

  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至2021年党成立100周年,为第二阶段。我们党将自己的文化使命之一定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较早论述见2014年6月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明确了“两个结合”的主体推动者的问题。我们党考虑的不仅仅是思想文化学术的繁荣,还有更深层次的民族国家长远发展的指导战略谋划。

  从首倡“两个结合”但没有着墨更多阐述“第二个结合”内涵的建党100周年讲话,到党的二十大重申“两个结合”且较为详细地阐明“第二个结合”的具体内容,为第三阶段。“第一个结合”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明确宣示的。如果说建党一百周年讲话中关于“第二个结合”的相关表述侧重陈述事实,那么,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有关论述,则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上,强调马克思主义要植根中国大地,必须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历史文化沃土”。

  在我们党这个主体的有力助推下,“两个结合”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力度、速度都会大大增强,必将使“第二个结合”走向深入,与“第一个结合”共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三个“四观”:结合之高度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4年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他把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的高度,这是罕见的,是一个相当大的理论突破。这“四观”意味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判断有了正面哲学评价的高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定位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里的“四观”,又有哪一项能离开文化传统来谈论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不同角度、层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从个人到社会、国家再到人类、自然各个层面的评述,说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范围之广大,形成的共识得到不断扩展和提升。

  三个领域:“结合”之广度

  精神文化领域。“精神基因”“文化基因”“精神标识”“精神命脉”等近年常见提法,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不可隔断的“根”“魂”地位和作用。在先进文化中,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处于核心地位,民族“根”“魂”与政党“根”“魂”之融合体现了“第二个结合”的根本性、彻底性。

  价值观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领域的“指导思想”,一个是“立足点”,这说明两者的“结合”在价值观领域大有可为。

  党的建设领域。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建构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文化,如何将其中的“指导”与“基础”协调起来,也是一个重大的“结合”问题。再比如,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革命的论述很多,我们党现在非常强调自我革命在党建中的作用,这两种“革命”如何“结合”,从而实现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使命,解决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从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建构着眼,如何能把马克思主义的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另有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融通起来,从而体现民族性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种“融通”实际上立起了更高的内在标准。全球化、信息化为青年一代创造了淹博古今、博通中西的大好条件。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有识才能有为,有大见识才能有大作为。

  三个部署:“结合”之前景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第二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囯、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三个“根”字显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是几千年积累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大地有100多年的历史,深入这个“沃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至于两者具体“结合”哪些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用了一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结合等表述,还讲到了马克思主义之下“科学社会主义”层面同中华文明“智慧结晶”蕴含的十大理念及“四观”体现的契合。这一简明论述有总有分,“基本原理”处于世界观层面,体现了哲学的高度(亦内含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突出“科学社会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呼应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主题,表明我们今天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只是中华民族20世纪以来的历史性创新,也得益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持续推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扼要阐明了“第二个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其中的“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在高度浓缩的措辞中,两次讲到“群众”!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广大青年朋友仍需饱含热情,澎湃激情,“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在“两个结合”中觉悟历史责任,挺膺担当,发挥历史主动,挥洒奋斗精神,必将在注定不凡、充满坎坷的复兴路上激扬青春并建功历史伟业!

  (作者系国防大学教授,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高级研究员)

  朱康有

责任编辑:张毅


上一条:礼敬道德模范 凝聚奋进力量——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慰问帮扶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综述
下一条:新华社评论员: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

关闭

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best365·官网(中文版)登录入口       电话:0374-2983125(2968516)
地址:许昌市八一路88号beat365正版唯一网站  邮箱:hysy@xcu.edu.cn